张掖华夏思源心理网
服务热线:400-008-6280

张掖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张掖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893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授课学校:张掖华夏思源心理网 (点击获取校区地址)

课程介绍

心理咨询师基础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已成为市场缺口巨大的火爆行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13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人,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


你了解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吗


90年代

心理咨询市场起步

2002年

国家正式设立心理咨询师职业

2015年

新《国家职业大典》确定心理咨询师职业法律地位

2002年2007年
2012年
2017年2021年

咨询总次数: 20万次

平均咨询费:150元/次

市场容量: 0.3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55万次

平均咨询费:200元/次

市场容量: 1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120万次

平均咨询费: 300元/次

市场容量: 3.6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5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400元/次

市场容量: 20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 18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600元/次

市场容量 :108亿元/年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学习期实习期成长期
成熟期

学习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

学习第二年:扎实基本功

学习第三年:苦练专业技能

从业第一年:年收入3-4万元

从业第二年:年收入5-6万元

从业第三年:年收入8-10万元

从业第四年:年收入12-15万元

从业第五年:年收入16-20万元

从业第六年:年收入20-30万元

从业第七年:年收入30-50万元

从业第八年:年收入70-80万元


  心理咨询师专业基础培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在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成员的指导下,组织院内外专家开发了这套 “心理咨询培训课程”,通过推广本项目,继续满足社会各界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入门需要。本项目共450学时,学员通过学习,可以为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咨询基础理论


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课程,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学好基础心理学,既可以解答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又可以对心理学概念有个基础的认识,打好心理学专业基础。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探讨常见的社会现象及社会对个体的动机、态度、沟通、人际等方面的影响;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质量,有切实的帮助。
发展心理学学习儿童、青少年、成年及老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相处,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学习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帮助大家区分心理正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帮助咨询师及时转介,保护好自己。压力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常见成因,理解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测量学学习运用心理测量量表工具,对人的特质进行测量、评估,清晰精神状态,及如何进行心理咨询。
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是何时产生的?心理咨询师到底能做什么?一个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人格心理学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助力高效沟通。


心理咨询基础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正式开始咨询前,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形成初步印象和初步诊断。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类型及背后的生物、心理、社会原因。
心理咨询技能学习常见心理咨询方法: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疗法、模仿法、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心理测验技能学习心理咨询中常用的量表,学会进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题评估,并掌握如何在咨询中使用。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专业伦理就是专业人员以专业角色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本部分内容就是帮助心理咨询师学习如何与其他专业人员,与服务的来访者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互动的行为规范与原则。

观摩演练

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带领,进行现场讲解和案例咨询示范,学员进行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在教中学,在练中巩固。

考前辅导

国家认证心理培训师通过考前串讲、划重点、考点巩固、模拟考试、错题讲解、考前答疑、资料准备等方式,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轻松过关。

班主任全程陪伴学习,一起完成学业,解答学习困惑,督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为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助力

心理学专业应用直播课

为了能使广大学员在学习心理学课程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期内增加每月一次专业应用型直播课。从专业发展、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场应用等领域,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养、生活品质及职场能力。

专业教学组设计引领方案,拆分学习内容,合理划分学习任务,增加知识点练习与强化,组织重点知识讨论与复习,对学习困惑进行梳理和答疑,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

  一个人也可以很好地待着

  有句话叫做:“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很显然,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既不是野兽,也更算不上神灵。

  所以,当我们在此讨论关于“一个人”的状态,有个重要的前提是:

  在拥有基本正常的社会、社交功能的前提下,相较于呼朋唤友,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做事情。

  那么,这样“一个人”的状态,到底正常不正常呢?

  一句话说清楚:

  如果你在一个人的状态下待着很舒服,且很享受这种一个人的感觉,那就没问题。

  或许有朋友会说:就这么简单?可我心里还是犯嘀咕……就算我自己觉得没问题,可周围的人也会都觉得我这样不正常……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不妨继续往下看。

  一个人可以很好地待着,

  是内在成熟稳定自我的呈现

  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或者说,是要有多么地孤独,才会不得不一个人待着、一个人做事情。

  基于此,我们难免总会对自己“一个人”的状态感到不对劲,会怀疑这样是不是不好很糟糕。

  实际上,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做饭吃饭、一个人读书写字、一个人做手工、一个人摆弄花花草草、一个人发呆思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在“一个人”的状态下去完成的。

  并且很多人也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感到孤单,同样可以从中体验到很多丰富的感受。

  而一个人可以好好地待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恰恰是内在成熟稳定自我的外在呈现。

  熟悉精神分析的朋友们可能会说:我们经常说人是活在关系里的,强调要跟人玩,跟不同的人玩。那么现在又说一个人待着没问题,是不是很矛盾?

  看似矛盾,其实也不矛盾。“自我”这个东西很好玩:其与他人无关,却又是偏偏需要通过他人来确认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从很多“他人”那里获得健康、满足、良好的体魄,得到良好的抚育、积极得肯定和适当的回应。

  所有这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滋养,都会内化进我们的心里,并且在日后也能够持续地为自己获取这样的供给。

  所谓内在成熟稳定的自我,便是这样来的。

  内在成熟稳定自我,可以让我们拥有并维持一个健康的感觉和状态,这会让我们拥有稳定的身份确认感,通过自我实现、发挥各种潜能去活出更加真实的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可以自己好好地待着并享受其中,恰恰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拥有“很多人”——那些被内化的、早年给予并使我们形成稳定成熟自我的“他人”。

  所以说:看起来一个人的外在状态,却是要以内在真切地活在很多人的关系中为基础的。

  这样“一个人”的状态,不但不孤独,而且内心很丰富。

  更何况,一个拥有内在成熟稳定自我的人,应该是既可以很好驾驭“一个人”待着状态,也可以在人群中自由自在的人。

  对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不确定,

  是 “自我感”不够充盈

  有朋友会说:我喜欢一个人待着,也感到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更舒服。但很多时候朋友们老找我玩,说实话我并不想去。总不去,大家会不会认为我是不是不正常?我的朋友们会不会生气?我需不需要为了看起来正常去社交?

  这样的想法经常困扰着我们,甚至其为我们所带来的痛苦,都远远超过了一个人待着时候的享受。

  如果被这样的痛苦所困,说明我们的“自我感”还不够稳定充盈,在外界环境的激发下,我们便很容易摇摆不定。

  很在意别人看来我是不是正常的,其实也是在让别人对我们感到“满意,而追求这样的“满意”,是源自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

  对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不满意,是因为“一个人”的状态激发了我们内在的“羞耻感”。

  我们一直都说人都是活在关系里的,最早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养育者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人很好的照顾,是不可能很好地活下来的。

  当婴儿时期的我们意识到我竟然需要妈妈的乳房需要妈妈的乳汁才能活下来的时候,最初的羞耻感便产生了。

  当然,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只不过,当这个羞耻感无法被我们的养育者很好地安抚的时候,便会固着下来,在日后的岁月里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从这一点出发去理解,我们对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不满意,本质是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感到我是需要其他人的”需求所激发出的羞耻感。

  这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经过一番反向形成的运作,让我们自己误以为“我很享受一个人的感觉”。

  因为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不必去直面“我竟然是需要其他人的”所带来的羞耻感了。

  所以,当我们说“享受一个人的感觉”时,有必要对自己进行一下灵魂拷问:我是真的享受一个人待着的感觉,还是在逃避我其实是需要他人的羞耻感?

  分清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待着,这对我们很重要。

  逃避“一个人”的羞耻,

  让我们变成隐秘的控制者

  如果说,一个人可以很好的待着,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很多人”,那么没有办法好好一个人待着,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人”。

  因为心里“没有人”,所以才需要从外界环境中不停地去为自己找很多人。

  这种境况下,我们不但会认为一个人待着是不正常的,就连看到别人可以一个人很好的待着,也会激发我们内心极大的不适感。

  这时候,我们往往按捺不住选择让自己去社交、去呼朋唤友,显得自己很合群、不孤僻……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其实正是在讨好他人。

  我们会去进行的所谓“正常”的社交、让自己看起来其乐融融的交朋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诸如“这个人性格开朗”、“这是一个很阳光的人”等等,一些列让我们感觉不错的反馈。

  以此来支撑我们内在空虚脆弱的自我。

  这样的讨好,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我们通过讨好去控制他人,从他人那里得到我想要的反应。

  也正因如此,我们的内心,并不会真正快乐。甚至,这些“社交”让我们感到疲于应付。

  如果我们不能觉察这背后隐秘的控制,还会做出许多对他人而言是入侵的行为。

  比如,很多无法自己一个人好好待着的人,会出于“好心”去“教育”那些可以一个人很好地待着的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这样是不正常的,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极力地想要改变他人“一个人”的状态,以彰显自己的“正常”,是因为我们无法正视对自己的不满意和羞耻感,只能将这些糟糕的感觉一股脑抛到那些可以一个人很好的待着的人身上。

  然后去改造他、让他成为我们内心所期望的自己满意的样子……

  真正健康的朋友、亲人、或者其他的关系,都不会是让我们用讨好、控制的方式去维系和相处的。

  如果我们因为不想要一个人的状态去发展维持关系,那么我们就不是在交朋友、不是在跟亲人们在一起、不是在创造享受一段关系。

  我们只是在通过这样隐秘的控制,让别人符合我内心的期待,去构建一个我们自己内心中向往的、理想的、让自己感到满意的、可控的封闭世界。

  这时,他人便成为了我们的工具,所有的关系都会“变味儿”,被我们搞成被物化、被利用的性质。

  在这样的关系里,显然是不会收获令我们愉悦和滋养的感觉的。

  而且,本质上,这也让我们仍旧身处一个自己跟自己玩儿的牢笼之中无法自拔。

  说在最后

  说到这里,对一个人待着的状态究竟正常不正常,我们心中想必各自已有答案。

  无论此刻的你,是处在哪一种“一个人”待着的状态里,重要的是,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真实的状态,便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我们或是可以去放心大胆地享受自我充盈下的“一个人”待着;或是去为自己做一些什么,建立起更强的自我感,拥有健康的关系。

  具体做什么,那就要因人而异具体分析了。

  或许我们还会好奇:可以很好享受一个人状态,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想,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到那时,我们压根不care这篇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报名预约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

免费短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