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华夏思源心理网
服务热线:400-008-6280

张家港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张家港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893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授课学校:张家港华夏思源心理网 (点击获取校区地址)

课程介绍

心理咨询师基础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已成为市场缺口巨大的火爆行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13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人,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


你了解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吗


90年代

心理咨询市场起步

2002年

国家正式设立心理咨询师职业

2015年

新《国家职业大典》确定心理咨询师职业法律地位

2002年2007年
2012年
2017年2021年

咨询总次数: 20万次

平均咨询费:150元/次

市场容量: 0.3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55万次

平均咨询费:200元/次

市场容量: 1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120万次

平均咨询费: 300元/次

市场容量: 3.6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5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400元/次

市场容量: 20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 18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600元/次

市场容量 :108亿元/年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学习期实习期成长期
成熟期

学习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

学习第二年:扎实基本功

学习第三年:苦练专业技能

从业第一年:年收入3-4万元

从业第二年:年收入5-6万元

从业第三年:年收入8-10万元

从业第四年:年收入12-15万元

从业第五年:年收入16-20万元

从业第六年:年收入20-30万元

从业第七年:年收入30-50万元

从业第八年:年收入70-80万元


  心理咨询师专业基础培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在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成员的指导下,组织院内外专家开发了这套 “心理咨询培训课程”,通过推广本项目,继续满足社会各界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入门需要。本项目共450学时,学员通过学习,可以为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咨询基础理论


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课程,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学好基础心理学,既可以解答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又可以对心理学概念有个基础的认识,打好心理学专业基础。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探讨常见的社会现象及社会对个体的动机、态度、沟通、人际等方面的影响;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质量,有切实的帮助。
发展心理学学习儿童、青少年、成年及老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相处,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学习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帮助大家区分心理正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帮助咨询师及时转介,保护好自己。压力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常见成因,理解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测量学学习运用心理测量量表工具,对人的特质进行测量、评估,清晰精神状态,及如何进行心理咨询。
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是何时产生的?心理咨询师到底能做什么?一个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人格心理学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助力高效沟通。


心理咨询基础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正式开始咨询前,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形成初步印象和初步诊断。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类型及背后的生物、心理、社会原因。
心理咨询技能学习常见心理咨询方法: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疗法、模仿法、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心理测验技能学习心理咨询中常用的量表,学会进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题评估,并掌握如何在咨询中使用。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专业伦理就是专业人员以专业角色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本部分内容就是帮助心理咨询师学习如何与其他专业人员,与服务的来访者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互动的行为规范与原则。

观摩演练

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带领,进行现场讲解和案例咨询示范,学员进行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在教中学,在练中巩固。

考前辅导

国家认证心理培训师通过考前串讲、划重点、考点巩固、模拟考试、错题讲解、考前答疑、资料准备等方式,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轻松过关。

班主任全程陪伴学习,一起完成学业,解答学习困惑,督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为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助力

心理学专业应用直播课

为了能使广大学员在学习心理学课程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期内增加每月一次专业应用型直播课。从专业发展、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场应用等领域,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养、生活品质及职场能力。

专业教学组设计引领方案,拆分学习内容,合理划分学习任务,增加知识点练习与强化,组织重点知识讨论与复习,对学习困惑进行梳理和答疑,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

  为什么人会无法安静下来

  当我们打开书本,或者准备专心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无法安静的时候,心里好像有只猫,在银河系漫游,脑中全是各种各样与当下无关的想法。

  为什么人会无法安静下来,除了睡眠和身体的营养,以及少刷些能干扰注意力的短视频,还有什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专注?

  融合

  在生命的最初,婴儿是不分彼此的,他们认为外在的世界,是自己的一部分,包括母亲。当下的需求,要立刻的得到满足,新生的宝宝无法忍受饥饿以及不舒服的状态,只要这些感受来袭,就马上要得到喂养和安抚。

  虽然每个母亲,都无法做到完美的回应,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尽量的满足孩子这个时期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外界的区别,并惊喜的发现,原来妈妈是如此的“爱”着自己,这种经历会成为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在成人后,可以安心的和某个人或事,进行连接。

  但有的时候,母亲可能会很焦虑,或是没有办法,长期和持续的去回应孩子,在生命最初这种高度融合的状态下,婴儿们会“不分彼此”的感知到这些情绪,以及那种没有被回应状态的下挫败以及恐惧感。

  换句话说,这种没有被回应的状态,会触发对死亡的焦虑,因为他们需要完全的依靠外界,或者外界的回应生存。

  这些在生命早期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关系中体现出来,阅读或者专注于某项事物,是种高度融合的状态,需要我们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想法,以及和某些本质进行连接,但早年对融合的恐惧和焦虑,会阻止这些事情。

  外在的表现,可能是无法忍受书中的那些“废话”,只想迅速的找到正确答案,或是在学习或是专注于某项事物时,潜意识层面期待那种立即的回应,而这些事情无法立即“回应”,同时又无法延迟的满足,意识层面就会衍生出种种幻想或者想法,来替代当下。

  幻想从另一种角度讲,是可以立即满足我们的。

  有时候曾经可以专注的我们,突然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集中注意力了,可能是有其他的事情,触发了我们早年的创伤。

  需求

  当根据外在的现实,意识层面设计好了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先完成什么,后续在做哪些事情,但来到当下的任务时,各种思绪就涌上脑海,在撕扯着注意力。

  意识层面的排序,有时候和潜意识是背道而驰的。

  在企图完成当前任务的时候,潜意识有些更“重要”需求没被满足,用各种形式干扰着自己。这可能是某些未完成的事件。比如:某位女士和男友发生了冲突,在两人进行了交流后,她觉得有些事还难以说出口,这是场没有结束的谈话,部分想法和情绪被压抑了起来,没有得到表达。

  但压抑并不代表着消失,潜意识总是用独特的方式提醒,可能是躯体的症状,或是让一些莫名的情绪,不断地入侵意识,干扰着当下的事情。

  当自己想被照顾,但却要压抑这种想法的时候,而独立完成工作或学习和潜意识深处的愿望产生了冲突,那些更“底层”的需求,干扰的当下的事情。

  有时候过多的需要,或者对目标太多的要求,也会影响专注,那些同时涌入的欲望,会抢夺注意力,而过于丰富的目标,迫于时间的压力,导致在短时间内,想要得到的太多,反而会制造焦虑。

  这些未完成的事件,被压抑的底层需求以及太多欲望和对目标贪婪,反而成了企图安静时,最扰人的噪音,影响着对事物的专注。

  黑暗

  我们和世界连接的方式很多,有的人是用逻辑和思维去理解事物,对某件事的本质,进行拆解和理性的分析,另外的人可能更注重感受,在体验中获得反馈,那些对情感的需要,和灵光乍现的直觉,构成了内在和外在现实的通道。

  荣格将其称之为“心理类型”,用思维、知觉、情感和直觉的视角,来划分不同的人格,他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擅长某种方式,也会无意识的忽略或压抑另一种,和内在或者外在连接的渠道。

  有位男士在半梦半醒之间,隐约的看到了一个画面,全身赤裸的女人,被万箭穿心。

  在童年时期,他的母亲有一种温柔的严厉,给孩子制定了很多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这位妈妈就会十分悲伤,反复的提及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么的懂事,那样才是招人喜欢的,甚至在报名其不喜欢的兴趣班的时候,会先和邻居与亲戚打好招呼,说他听话和聪明,主动要求学习和进步。

  迫于这种柔软和“积极”的压力,这位男士每次只有顺从,在学业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样的代价是,他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完全的在理性上理解母亲,是为自己好,这种模式持续到成人,在工作时,强大的逻辑和思维,确实帮助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在事业的高峰期,他感到巨大的空虚和莫名的焦虑情绪,难以安静下来,理性的思维已经无法解释那些感受性的信息,半梦半醒之间看到的女人,象征性的表达的他当前的状态。

  被压抑、否认和“受伤”的感受,那些人格中关于“女性”特质的部分。

  安静

  1 回应之地

  当早年和母亲的融合而产生的种种情绪,在成人后在新的关系中,会无意识的重现,当我们和书本上的知识,以及某项正在进行的事物,深度连接时,那些不舒服的感觉会让人感到焦虑。

  而潜意识为了进行保护,会用阻断这种连接的可能,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干扰专注力,把我们拽出当前的系统,断掉连接的弦。

  可以先觉察这种情况,然后尝试的和那些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事物进行短暂地连接,接纳自己暂时无法安静的状态,允许自己离开系统,然后再回去,对于那些书写的“废话”保持恰当的耐心,以往之所以无法忍受这些,是因为我们潜意识希望“对方”可以立即的回应心中所需。

  如果隐藏的自恋,希望完美的搞懂每一句话和每一件事,可能会导致挫败感时常的出现,这种情绪会让人逃离现场,去理解自己的不理解,反复的尝试几次,不断的去练习,让融合保持在一个比较纯粹的状态。

  2 需求之死

  当被压抑的渴望,因为种种原因要为现实让路时,并不会消失,不是以变形的方式呈现,就是不断的用各种方式去提醒自己,让个体离开当前的连接,回头去弥补那过去的遗憾,潜意识并不会理会那些理性的设置,只是想要获得满足。

  未完成的重要事件,总是悄无声息的吸引注意力,去觉察这种状态,根据实际的情况,决定是否要先去完成,只要这些潜在的需求被看到,就会安静许多。

  还有生活中那些“底层”的需求,往往非常简单,也最容易被忽视,这可能是躺在床上追一天剧,一场性爱、和某个人大吵一架、好好喝顿酒,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实际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结合现实的情况,优先去满足这些,或者答应自己,之后会找时间去满足这些。

  而那些太多的,想要完成的事情,会使自己的注意力涣散,每种欲望都要尝试的表达自己,此时可以尝试做减法,寻找那些对自己成长最有价值的目标,并做出必要的舍弃。

  3 怪兽的哀歌

  当我们用完全的理性思维和这个世界连接的时候,关于感受的部分会被压抑,在潜意识里,或者下潜到更深的集体无意识,那些全人类整体经验和历史的遗迹中,和种种的情节珠胎暗结,化身为凶猛的怪兽,闯入意识,用梦、症状或是不经意的奇怪行为,来扰乱着个体。

  或者相反,抛弃了理性的部分,用完全的感受,去和世界融为一体,被遗忘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善罢甘休。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那些极具理性思维的人,却在情感方面,有着非常幼稚的表现,或是感知能力强大的个体,有着最基本的逻辑错误。

  首先可以先看到自己最“脆弱”的部分。

  有时候思维走的比感受要快,就忽视了体验,思想在飞速的旋转,却把其他的部分抛在脑后。

  或者只体验,没有思想,我们只沐浴在体验的风中,躺在宁静的大地用目光去抚摸白云,但等到烟消云散,一切又回到原点,过去、现在都没有改变,只会得到一个相同的未来,忘记了现实的生活中,需要理性的思维,去总结、理解和转变。

  尝试去觉察和理解到整体,就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看到“大象”的全部面貌,有机会拿到生命丰盈的钥匙。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报名预约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

免费短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