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通化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893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已成为市场缺口巨大的火爆行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13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人,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
你了解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吗
90年代 心理咨询市场起步 | 2002年 国家正式设立心理咨询师职业 | 2015年 新《国家职业大典》确定心理咨询师职业法律地位 |
2002年 | 2007年 | 2012年 | 2017年 | 2021年 |
咨询总次数: 20万次 平均咨询费:150元/次 市场容量: 0.3亿元/年 | 咨询总次数:55万次 平均咨询费:200元/次 市场容量: 1亿元/年 | 咨询总次数:120万次 平均咨询费: 300元/次 市场容量: 3.6亿元/年 | 咨询总次数:5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400元/次 市场容量: 20亿元/年 | 咨询总次数: 18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600元/次 市场容量 :108亿元/年 |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学习期 | 实习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学习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 学习第二年:扎实基本功 学习第三年:苦练专业技能 | 从业第一年:年收入3-4万元 从业第二年:年收入5-6万元 | 从业第三年:年收入8-10万元 从业第四年:年收入12-15万元 从业第五年:年收入16-20万元 | 从业第六年:年收入20-30万元 从业第七年:年收入30-50万元 从业第八年:年收入70-80万元 |
心理咨询师专业基础培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在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成员的指导下,组织院内外专家开发了这套 “心理咨询培训课程”,通过推广本项目,继续满足社会各界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入门需要。本项目共450学时,学员通过学习,可以为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咨询基础理论
基础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课程,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学好基础心理学,既可以解答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又可以对心理学概念有个基础的认识,打好心理学专业基础。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探讨常见的社会现象及社会对个体的动机、态度、沟通、人际等方面的影响;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质量,有切实的帮助。 |
发展心理学 | 学习儿童、青少年、成年及老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相处,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 学习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帮助大家区分心理正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帮助咨询师及时转介,保护好自己。压力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常见成因,理解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
心理测量学 | 学习运用心理测量量表工具,对人的特质进行测量、评估,清晰精神状态,及如何进行心理咨询。 |
咨询心理学 | 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是何时产生的?心理咨询师到底能做什么?一个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人格心理学 | 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助力高效沟通。 |
心理咨询基础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 正式开始咨询前,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形成初步印象和初步诊断。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类型及背后的生物、心理、社会原因。 |
心理咨询技能 | 学习常见心理咨询方法: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疗法、模仿法、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
心理测验技能 | 学习心理咨询中常用的量表,学会进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题评估,并掌握如何在咨询中使用。 |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 | 专业伦理就是专业人员以专业角色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本部分内容就是帮助心理咨询师学习如何与其他专业人员,与服务的来访者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互动的行为规范与原则。 |
观摩演练 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带领,进行现场讲解和案例咨询示范,学员进行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在教中学,在练中巩固。 | |
考前辅导 国家认证心理培训师通过考前串讲、划重点、考点巩固、模拟考试、错题讲解、考前答疑、资料准备等方式,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轻松过关。 班主任全程陪伴学习,一起完成学业,解答学习困惑,督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为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助力 | |
心理学专业应用直播课 为了能使广大学员在学习心理学课程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期内增加每月一次专业应用型直播课。从专业发展、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场应用等领域,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养、生活品质及职场能力。 专业教学组设计引领方案,拆分学习内容,合理划分学习任务,增加知识点练习与强化,组织重点知识讨论与复习,对学习困惑进行梳理和答疑,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 |
困扰你的是“敏感”还是“投射”呢?
敏感,本来是一个挺好的词,或者说至少是一个中性的词,指感觉敏锐,对外界食物反应很快。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它变成了一个带点贬义的让人不舒服的词。
比如,当你在说自己人际关系中不太舒服的事情时,听的人往往会丢出一句: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甚至不客气的,把“是不是”都给去掉了,直接说:你太敏感了!
这时候,本来很难过的你感觉更加糟糕:仿佛之前不好的感受和情绪都是不该出现的一般被堵了回去。
所以很多人被说“敏感”都会为此感觉到更加自卑,更加讨厌自己身上这个“敏感”的标签。
敏感有多方面的含义,有一类是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通道的灵敏,另一类是对人际关系中情绪的反应灵敏,这两种“敏感”是不太一样的。
前面一种更加的中立,客观,并且好像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和禀赋,是人们向往并鼓励拥有的。
但在人际关系中“敏感”却复杂许多,当然它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特质和禀赋,在某些时刻也是有用,比如说所谓懂得“察言观色”,富有同理心,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等等,但另一面,敏感似乎又给人际和生活带来种种麻烦:
比如有的人虽然尽力在察言观色,善解人意,虽然看上去也做到了,但是,他累啊!
比如有的人虽然“敏感地” 去“体察”别人,想要“讨好”别人,想要维护好关系,但是,他却做不到,反而因为自己各种情绪触发,把关系搞得一团糟。
这两种人仿佛吃够了“敏感”的亏,但是,很可能他们真的不该把帐算在“敏感”的头上。
那不是“敏感”,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内心戏超过,情绪左冲右突,不得平息呢?
其实,是“投射”。
区分“敏感”和“投射”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日常在说一个人太敏感的时候,多半在说“投射”。
那么“敏感”和“投射”到底如何区分呢?
首先:敏感,只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感觉,而投射则更多地是作出一个评判或者推断。
比如说当你看到领导阴沉着脸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你“感觉”到他似乎有点不开心,事情到这一步,可以算一种“敏感”。因为你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
但接着如果你开始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有没有得罪他?这可能就进入了“投射”。
其次,敏感,是一种更宽泛或者普遍意义上对很多种感觉都开放的状态;而投射,则是一种看似感觉丰富,但万法归宗,总是一个套路的玩法。
就那前面的事情来举例:
当领导阴沉着脸走进办公室,如果是敏感的话,你可以“看到”他皱着眉头,毫无笑容,可以“听到”他步伐沉重,你还可以感觉到其他人瞬间都不说话,有人奔跑回自己的工位,有人哒哒哒地赶紧敲打键盘,整个办公室弥漫着一种重压的味道。
与此同时,你可能更能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感觉自己呼吸有点急促,心跳有点快,肩膀不自觉耸起,有点紧张的感觉,心头闷闷的,像压了一块石头。
这是所有感觉通路打开并沉浸式真敏感的玩法,内容何其丰富。
然而,如果是“投射”,那么很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感受+猜测:妈呀,好紧张,好倒霉,我刚在和同事说话,老板进来了,他不高兴,一定是觉得我偷懒了,怎么办怎么办??
而且这种猜测和感受,不仅是用于这个场景,而是用于很多类似的场景,这就是所谓“万法归宗”的玩法。
比如一个人主要的投射剧本就是“别人不高兴,一定是我做得不好”,那么今天可能是对老板,明天可能是对同事,后天可能是对伴侣,总之,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投射。
还有一点,敏感并不意味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投射只关注自己,反而是一种“不敏感”。
我们都说林黛玉敏感,但其实细细看来她的敏感大多数是投射,含有强烈的个人剧本色彩。
她最主要的剧本就叫“我不重要”。
送珠花,最后一个送给她,本来也许只是一个随机事件或者路线安排问题,她非得解释成为,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剪香囊,也是误认为宝玉把自己做的香囊给了别人,才赌气剪的,内心还是觉得“我不重要,我的东西便也不会被珍惜。
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投射剧本中的时候,别人的感受其实是她无暇顾及的。
于是,送珠花的周瑞家的被尴尬地晾在那里,珍重她香囊的宝玉被气得半死,这些人全被屏蔽了,黛玉只能“敏感”地感受到自己幻想出来的伤悲。
与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熙凤,我想大概没人能同意王熙凤是一个“敏感”的人,但细细想来,确实也就是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人情信息量,虽然她很多时候只是功利地使用它们。不过,但从“感受”这一步来讲,她确实是非常敏锐的,且不带个人投射的。
最经典的就是她出场的一段戏,先是喜气洋洋地来迎接黛玉,接着考虑到黛玉丧母不久陪着伤心了一会儿,贾母说她“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便立刻转悲为喜,各种认错,关心,安排都弄上了,妥妥帖帖。
假如她被贾母一嗔怪便开始胡乱投射:老祖宗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了,不宠我了?那后面的工作如何开展?她也成不了那个贾府一把手的二奶奶了。
绝大多数干扰人生活的“敏感”其实都是“投射”,然而从“投射”“净化”为单纯“敏感”的路却并不那么好走。
但我们首先要大声说一句:你可以敏感,甚至你也可以投射。
是的,其实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保持开放性和敏感性是非常可贵的,它们其实是我们去更好地开启别人和自己的心灵的钥匙。
看到自己的投射也是可贵的,它们本身不会让你的人际关系误入歧途或者更加复杂化,只要你不把它们“当真”。
所谓“当真”,就是把自己的投射剧本当成是现实,而且是唯一的现实。
回到最前面那个例子,当我们感受到老板的不开心,感受到自己的紧张之后,甚至看到自己投射(啊,我得罪老板了,老板对我有意见了)之后,可以回过神来,告诉自己,也许这只是自己的幻想。
事情也许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老板跟别人谈判不顺利,比如今年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比如老板的股票跌了,比如老板被孩子的老师请去谈话……
除了“万法归宗”,我们还有很多玩法,也许还可以头脑风暴一下。
也许你要问,投射不能当作现实,那什么是现实呢?
认识“现实”可能的确有一些“残酷”:
别人的情绪更多地与他们自己的相关,即使你的情绪对他们有影响,影响力也比想象中小很多,因为你毕竟只是他们的所有关系中的之一,而不是唯一。
正如前面讨论的领导生气的例子,用理智来思考一下,你在领导心目中到底占据怎样的位置呢?也许想明白这个问题,恐惧担心焦虑的情绪就会随之降低很多。
事实上,除了三岁前的婴幼儿和妈妈,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唯一”的关系,哪怕热烈中的恋人,其实他们彼此都还有亲人,朋友,以及同事等等。
所以“现实”有无数种可能性,而并不是只有“我不重要,我得罪了别人”。
当我们开放自己的感官和心灵触角,去拥抱更多的感觉,当我们足够关心自己,足够觉察自己,能够觉察投射,但绝不沉浸在自己的投射幻想中,“敏感”将成为我们的人际财富。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