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华夏思源心理网
服务热线:400-008-6280

毕节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毕节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893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授课学校:毕节华夏思源心理网 (点击获取校区地址)

课程介绍

心理咨询师基础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已成为市场缺口巨大的火爆行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13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人,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


你了解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吗


90年代

心理咨询市场起步

2002年

国家正式设立心理咨询师职业

2015年

新《国家职业大典》确定心理咨询师职业法律地位

2002年2007年
2012年
2017年2021年

咨询总次数: 20万次

平均咨询费:150元/次

市场容量: 0.3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55万次

平均咨询费:200元/次

市场容量: 1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120万次

平均咨询费: 300元/次

市场容量: 3.6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5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400元/次

市场容量: 20亿元/年

咨询总次数: 1800万次

平均咨询费: 600元/次

市场容量 :108亿元/年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学习期实习期成长期
成熟期

学习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

学习第二年:扎实基本功

学习第三年:苦练专业技能

从业第一年:年收入3-4万元

从业第二年:年收入5-6万元

从业第三年:年收入8-10万元

从业第四年:年收入12-15万元

从业第五年:年收入16-20万元

从业第六年:年收入20-30万元

从业第七年:年收入30-50万元

从业第八年:年收入70-80万元


  心理咨询师专业基础培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在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成员的指导下,组织院内外专家开发了这套 “心理咨询培训课程”,通过推广本项目,继续满足社会各界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入门需要。本项目共450学时,学员通过学习,可以为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咨询基础理论


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课程,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学好基础心理学,既可以解答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又可以对心理学概念有个基础的认识,打好心理学专业基础。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探讨常见的社会现象及社会对个体的动机、态度、沟通、人际等方面的影响;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质量,有切实的帮助。
发展心理学学习儿童、青少年、成年及老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相处,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学习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帮助大家区分心理正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明确心理咨询的对象,帮助咨询师及时转介,保护好自己。压力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常见成因,理解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测量学学习运用心理测量量表工具,对人的特质进行测量、评估,清晰精神状态,及如何进行心理咨询。
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是何时产生的?心理咨询师到底能做什么?一个人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人格心理学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助力高效沟通。


心理咨询基础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正式开始咨询前,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形成初步印象和初步诊断。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类型及背后的生物、心理、社会原因。
心理咨询技能学习常见心理咨询方法:系统脱敏、认知行为疗法、模仿法、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心理测验技能学习心理咨询中常用的量表,学会进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题评估,并掌握如何在咨询中使用。
心理咨询专业伦理专业伦理就是专业人员以专业角色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本部分内容就是帮助心理咨询师学习如何与其他专业人员,与服务的来访者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互动的行为规范与原则。

观摩演练

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带领,进行现场讲解和案例咨询示范,学员进行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在教中学,在练中巩固。

考前辅导

国家认证心理培训师通过考前串讲、划重点、考点巩固、模拟考试、错题讲解、考前答疑、资料准备等方式,帮助大家在考试中轻松过关。

班主任全程陪伴学习,一起完成学业,解答学习困惑,督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为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助力

心理学专业应用直播课

为了能使广大学员在学习心理学课程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期内增加每月一次专业应用型直播课。从专业发展、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场应用等领域,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养、生活品质及职场能力。

专业教学组设计引领方案,拆分学习内容,合理划分学习任务,增加知识点练习与强化,组织重点知识讨论与复习,对学习困惑进行梳理和答疑,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

  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心累?

  人最好的一种状态,是一觉醒来,充满活力与期待去完成一天事务的感觉。

  但你有多久没有体验到这种感觉了呢?

  我见过很多来访,一边说自己每天没事干,一边说每天都很累;一边说压力大要休息,一边说越休息越累……

  身体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心累?

  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智带宽(Mental Bandwidth)”,它代表着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负载能力。

  当你感觉自己累了的时候,其实是心智带宽不足。

  心智带宽(Mental Bandwidth),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

  心智带宽

  从每天睡醒睁眼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开始在占用自己的心智带宽了,包括你睡觉、休息的时候。

  甚至那些交给时间去消化、处理的情绪、期待、待办……都一直占用着你的心智带宽。它们悄悄挂在你的大脑后台,偶尔以梦的形式出现。

  当心智带宽负载过高的时候,人就会出现累的状态。

  比如:

  你明明睡足8小时刚起,却还是没什么精神,

  可能是最近或更早期遗留的情绪缓存太多了,一直堆积在心,占用了很多带宽;

  你下班后想去运动健身、放松下身体,却总下意识地抗拒、做不到,

  可能是健身在那一刻需要占用的心智带宽已超出你当时实际能负载的水平;

  你想跟朋友开黑打游戏,却觉得无聊、难以沉浸,甚至突然完全没有玩的欲望,

  可能是你的心智带宽用在别的方面了,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享受深度的娱乐体验;

  其次,过高的心智带宽负载,还会带来行为降级——用少占用、或不占用心智带宽的简单行动,来替代高负载的行为。

  比如:

  你想空余时间认真学习,却刷了半天视频、新增多个“吃灰收藏”;

  想集中注意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却总把时间花在碎片的事务上;

  想静下心跟冷战的爱人好好聊聊,却开口就是争吵;

  更残酷的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心智带宽”这个概念,他们常常把上述的情况归因为自己“不用心、不努力、就是懒、没有毅力、能力不行、缺乏自制力、没救了……”

  于是,这种自我攻击的精神暴力,进一步加重了带宽负载,让你匮乏无力、疲惫不堪。

  检视带宽负载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心智带宽”的概念,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上述那些自我攻击。

  过去那些“想做”与“行动”的不一致,更多是因为目标&心智带宽的不匹配。

  你需要的是管理心智带宽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你需要自问自答以下3个问题,检视内心都有哪些负载:

  身心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心累常常会带来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又会进一步激化心里的疲劳。最近,你的睡眠质量好吗?

  工作、学习、人际,从这些外部影响因素上分析,有哪些让你感觉特别消耗能量的地方?

  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情绪状态,从自我内部心理环境观察,有没有哪些让你感觉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地方?

  这样的三个问题,是基于安肯BPS(B-Biology-生物,P-Psychology-心理,S-Social-社会)分析归因理念提出的,也是当下心理咨询行业非常推崇的循证科学。

  面对这样的三个问题,大家内心有怎样的答案?我们可以基于自己内心的答案,尝试降低那些高负载的事情。

  即便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可能你需要慢下来、花多一点的时间。

  但对当下而言,“发现”本身也是一种疗愈。

  另外,我还想跟大家聊聊的一个常见却难易被发掘的高负载——深度倦怠。

  你面前有一桌米其林大餐,你现在也饥饿难耐,但你对着这一桌美食却完全没有兴趣,时常有一种吃了像没吃一样的麻木感。这就是一种深度倦怠。

  这种倦怠感,常常来源于我们背离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没有照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

  比如,现在很多人不论在工作、生活、还是感情的选择上,都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世俗层面的“合适”而非内心的“热爱”。

  但什么叫“合适”呢?谁规定的定义?谁定下的标准?发生变化了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问题你还没有想清楚的话,仅拿世俗层面的“合适”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内心是会磨损、失去活力的。

  增加活力体验

  管理心智带宽的第二步,是增加活力体验。

  比如:

  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日常不必要的人际纠缠;

  写些感恩日记;

  把自己想完成,又总是拖延的事务列个清单;

  对于过去的一些创伤性体验,在你感觉准备好的时候,跟咨询师聊聊;

  尝试一些新鲜事物;

  阅读书籍

  ……

  这些活力体验,其实在各大自媒体上有很多。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开始”,你要先动起来,再去思考,要做多久、做到什么程度。

  不然,反而给自己的心智带宽增加新的负载。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报名预约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

免费短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