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优路教育培训学校
服务热线:400-008-6280

运城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

运城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765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授课学校:运城优路教育培训学校 (点击获取校区地址)

课程介绍

优路教育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

  未来的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推动绿色革命的一次大考,更是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建立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难得机遇。要实现国内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碳排放管理师是经过权威系统培训,表明持证人具备碳排放管理相关能力要求、掌握碳排放发展方向、具备专业的碳排放知识,管理工作所需的视野及观念和经验与技能,可以胜任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一、项目背景

  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 、绿色投资 、绿色建设 、绿色生产 、绿色流通 、绿色生活 、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 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 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 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为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同时按下碳排放 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的“启动键”。

  为此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排放管理师(高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凡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由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颁发培训证书。

  二、培训对象

  1、建筑工程行业从事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现场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商务管理等相关人员;

  2、行业碳市场及试点碳市场控排企业的相关碳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电力、能源管理相关人员;

  3、从事能源、环境、循环经济教科研单位的相关领域技术、工程人员、从事碳排放的投资者,经营者、碳排放行业的服务、营销的各类人员、相关领域人员;

  4、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负责低碳发展与管理的相关人员;

  5、金融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碳资产管理公司、电力交易公司等技术支撑机构相关人员;

  6、碳排放管理师职业化培训和考评针对人群广泛,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等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7、有志于从事碳交易、电力改革、能源互联网的其他人员。

  三、培训目标

  1、熟悉碳排放与碳减排的背景,了解两个概念的界定及相互关系,明确碳排放及碳减排认证认可的实施战略。

  2、梳理碳达峰及碳中和的思路,认识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制定企业碳排放的管理措施与方案。

  3、熟悉能源管理体系的产生背景、意义和作用,了解碳交易市场动向分析,为企业制定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及绿色金融落地方案。

  四、就业去向

  个人可到用能企业、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就业,如:工业制造、环保、智绿色交易所、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电力集团、环境咨询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碳排放核查单位等。

优路教育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

  五、培训内容及大纲

  (一)培训内容:

  1.认证认可在碳排放和碳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

  碳排放与碳减排评价的背景,碳排放与碳减排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相互关系分析,认证认可在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发展现状, 了解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的需求分析

  3.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掌握创新认证认可理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组织实施, 有效监督管理

  4.碳达峰碳中和机遇与挑战

  掌握碳达峰和碳中和思路梳理和机遇挑战

  5.企业碳排放管理

  掌握企业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解读,了解企业碳排放监测与核算讲解,熟悉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6.能源管理体系与节能降碳

  掌握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熟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原则与知识讲解,过程工业企业能效优化实施路径。

  7.碳交易政策及流程、绿色金融

  掌握碳交易市场政策及现状,碳交易流程和实践,碳金融与绿色金融。

  8.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策略、实现路径

  熟悉全国试点碳市场政策及运行规则,企业节能减排方案设计与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二)培训大纲

培 训 内 容

课时分配(共35学时)

理 论

技能

合计

备注

认证认可在碳排放和碳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

2


2


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评价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3


3


中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战略

3


3


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2


2


碳达峰碳中和机遇与挑战

2


2


企业碳排放管理

4


4


能源管理体系与节能降碳

4


4


碳交易政策及流程、绿色金融

3


3


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策略、实现路径

6

6



地方(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案例

6

6



合计

35

12

23


  (三)报名条件

  凡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碳排放管理师(高级)考试:

  1)具有高中 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相关工作满3年及以上;

  2)具有环境工程与科学、能源等相关专业大专 学历,并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或取得非相关专业大专学历,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2年及以上;

  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连续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1年及以上;

  4)能源、环境、循环经济教科研单位的相关领域技术、工程人员、节能及环境交易所相关人员。

  (四)考核与证书

  考试科目:1科,含专业基础+专业案例两部分知识;

  考试时间:3、6、9、12月份第三个周六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试;

  成绩查询:考试结束后1个月,查询成绩;

  证书下发:考试结束后3个月,下发证书。


证书样本


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样本


碳排放管理师招生简章


 


班型

教学模块

资料名称

班级服务

岗位技能直通班

专业基础

专业案例

电子上传:

《碳排放管理手册》

《配套课程讲义》

1、报名学员指导

2、学员专享题库训练

3、6个学员服务期

       碳排放管理师培训资料

  我国已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此,不少企业也陆续宣布自己的“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应不仅需要加速自身减碳进展,还要致力于帮助供应链和客户实现减碳目标。

  “现在双碳目标要求我们加速减碳,是在倒逼我们的产业升级。”肖松认为,供应链上每个产品的碳排放的比重各有不同,但是供应链碳排放的管理是一个重点。从底层设计到碳排放的建模,提供评估、咨询方面的服务,以及实施交付。此外,企业也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碳排放作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之一,从而倒逼他们的转型发展。

  针对工业领域中,碳排放较高、过程复杂且减碳成本高的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减碳高难领域,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西门子发布《西门子中国碳中和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建议,一方面可以在政策规划端促进高排放行业产业升级,如严控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及通过政策鼓励支持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数字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能耗需求减量,以数据驱动生产制造,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联通全局,找到非传统、高潜力的减碳环节。

  白皮书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韧性发展,未来碳排放压力将集中于能源及工业领域。同时,交通与建筑领域碳排放在未来人口增长及持续城镇化的背景下占比也将保持增长,这也将是“双碳”路径上的重要环节。

  因而,为实现“双碳”目标,政府与企业应以精确盘查碳排放基线为起点,设计对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零碳路线图及强有力的实施抓手,结合行业和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双碳”顶层规划。同时,在“双碳”之旅中根据经济与业务发展情况、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减碳技术更新,迭代并调整路线图。

  举例来看,对于工业领域中,钢铁、石化、水泥等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白皮书指出,一方面可以在政策规划端促进高排放行业产业升级,如严控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及通过政策鼓励支持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数字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能耗需求减量,以数据驱动生产制造,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联通全局,找到非传统、高潜力的减碳环节;

  在交通领域,面对乘用车需求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占比较低以及民航水运的新能源技术不成熟等挑战,白皮书提出了以政策引导优化交通产业结构转型,如倡导共享公共交通和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交通管理系统范围,通过混合动力技术和车辆轻量化技术降低整体油耗以及使用燃料电池、氢能源等清洁燃料技术来转向电气化、多元化和清洁化。

  在建筑领域,现有建筑主要存在老旧建筑隔热性能差、能源管理系统能效低、建筑设计不合理、居民生活供暖对化石能源需求量大等问题。白皮书建议,应逐渐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体系,加强对新建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和监管,并为提高建筑利用率、降低空置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同时,大规模应用新兴建筑技术,有效提高未来新建筑能效。

  在能源领域,白皮书强调,应从政策和市场两个维度进一步推进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从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发电结构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在技术创新上,可以采用可掺氢燃气轮机等产品与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在中长期大力发展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微网和智能电网等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报名预约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

免费短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