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会计培训机构
服务热线:400-008-6280

三明中级会计职称网络培训班

三明中级会计职称网络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624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授课学校:三明会计培训机构 (点击获取校区地址)

课程介绍

中公教育中级会计职称网络培训班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教材知识点:第八章 成本管理

  【基本要求】

  (一)掌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差异分析

  (三)掌握责任成本

  (四)熟悉量本利分析技术

  (五)了解作业成本

  (六)了解成本管理的作用与目标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成本管理概述

  简单来说,成本就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或达到一定目标所发生的耗费或支出。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

  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可以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从成本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层面来看,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区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规划

  成本规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它从总体上规划成本管理工作,并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

  (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指对生产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它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信息基础。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指企业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降低成本或改善成本的一系列活动。

  (四)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成本核算,结合有关计划、预算和技术资料,应用一定的方法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

  (五)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定期对成本计划及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第二节 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一、量本利分析概述

  (一)量本利分析的含义

  量本利分析,也叫本量利分析,简称CVP分析(Cost - Volume - Profit Analysis),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主要包括保本分析、安全边际分析、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目标利润分析、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等内容。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产销平衡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三)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1 -变动成本率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又称盈亏临界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量本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1.保本点

  固定成本

  2.保本作业率

  (二)量本利分析图

  1.基本的量本利分析图

  2.边际贡献式量本利分析图

  (三)安全边际分析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单价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销售量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二)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分算法

  分算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四)顺序法

  顺序法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各品种产品销售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五)主要产品法

  在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四、目标利润分析

  (一)目标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销售额=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

  (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如果企业在经营中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了目标利润,那么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需要对其他因素做出相应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五、利润敏感性分析

  利润敏感性分析是研究量本利分析的假设前提中诸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时,对利润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各相关因素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如有些因素虽然只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导致利润很大的变动,利润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称这些因素为敏感因素。反映各因素对利润敏感程度的指标为利润的敏感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六、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

  第三节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企业在确定标准成本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类型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二是正常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又称标准成本管理,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和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用量×材料的标准单价)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其中:

  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其中: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变动制造费用一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预算)

  =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一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其中,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下标准总工时。

  1.两差异分析法

  将总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其中,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而能量差异则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工时标准×预算产量×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分析法

  将两差异分析法下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即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个部分。其中,耗费差异的概念计算与两差异法下一致。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五)分析结果的反馈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是企业规划与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差异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进一步揭示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不同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节 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一、作业成本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作业成本法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1.资源费用

  资源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开展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

  2.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基于特定目的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是连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一项作业既可以是一项非常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也可以泛指一类任务或活动。

  3.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指企业追溯或分配资源费用、计算成本的对象物。成本对象可以是工艺、流程、零部件、产品、服务、分销渠道、客户、作业、作业链等需要计量和分配成本的项目。

  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诱导成本发生的原因,是成本对象与其直接关联的作业和最终关联的资源之间的中介。按其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5.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又称成本库,是指构成一个业务过程的相互联系的作业集合,用来汇集业务过程及其产出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为:

  1.资源识别及资源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2.成本对象选择

  3.作业认定

  4.作业中心设计

  5.资源动因选择与计量

  6.作业成本汇集

  7.作业动因选择与计量

  8.作业分配

  (三)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并动态反映。此外,还要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责任成本

  (一)责任成本管理的含义

  责任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划分成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其中,责任中心也叫责任单位,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一定权力并承担相应工作责任的部门或管理层次。

  (二)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按照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以及业务活动的不同特点,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类。

  1.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指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单位。成本中心一般不会产生收入,通常只计量考核发生的成本。

  2.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指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和利润的责任单位。它不但有成本发生,而且还有收入发生。因此,它要同时对成本、收入以及收入成本的差额即利润负责。利润中心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然利润中心;二是人为利润中心。

  3.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指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中心,其经理所拥有的自主权不仅包括制定价格、确定产品和生产方法等短期经营决策权,而且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类型等投资决策权。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有关责任单位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结算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直接关系到不同责任中心的获利水平,其制定可以有效地防止成本转移引起的责任中心之间的责任转嫁,使每个责任中心都能够作为单独的组织单位进行业绩评价,并且可以作为一种价格信号引导下级采取正确决策,保证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可以参照以下几种类型:

  1.市场价格

  2.协商价格

  3.双重价格

  4.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报名预约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

免费短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