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优路教育培训学校
服务热线:400-008-6280

荆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荆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 上课时段:详见详情
  • 教学点:1个
  •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 课程价格:请咨询
  • 已关注:765
  • 优惠价格:请咨询
  • 咨询电话: 400-008-6280
授课学校:荆州优路教育培训学校 (点击获取校区地址)

课程介绍

行业紧缺人才 “钱”途一片大好

       前景广

       国外1000人中配一名心理咨询师,按照国际标准,中国需配备130多万心理咨询师,全国仅有4000多名心理咨询师,市场缺口巨大,拓展发展空间,迫在眉睫。

       需求大

       据相关数据统计,不同年龄阶段中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

       待遇高

       国内的心理咨询收费从每小时400元至2000元不等,平均收费600元/小时。北上广深等部分地区平均收费500-800元/小时。高收入、高成长空间是多数人的择业首因。

就业择业方向多 心仪工作任你挑

       个人心理咨询诊所,小的中型的心理咨询机构,人力资源部,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大型三甲医院,军官部队,司法部门、以及企业心理顾问都是心理咨询师未来就业范围

       培训对象

       大众中的心理学爱好者,希望学习并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准专业群体,有志于在心理咨询领域专业成长的拟从业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②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③大学本科大三以上在读

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考试背景

       考试标准高

       2017年9月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承担起继续培养心理服务人才的任务。研究所于2017年底,在人社部国家心理询师团队的支持下,开发了本培训项目。

       教材专业性强

       考试使用教材是在原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官方教材的基础上升级优化,编撰的专属《心理咨询基础培训教程》专项教材。

       证书效用强

       可以作为持证者受过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有效证明,也可以作为持证者开展心理服务的资格参考。

心理所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后由认证颁发《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简介

       是国家心理学科研教学机构,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的挂靠单位,拥有长期的心理学全学科的科研积累和雄厚的教学资源。

心理咨询师招生简章

优路教育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2021心理咨询师招生简章

班型价格(元)保障服务
VIP保障班

1、学员专属班主任服务;
2、协助报名服务;
3、在线答疑通道;
4、当期考试不过,下一期对应课程可免学费重读,仅交纳重读资料费。

  催眠术:一种研究工具

  催眠术:一种研究工具(Hypnosis: A Research Tool)催眠术是运用暗示、诱导的方法,使心理活动达到某种境界,呈现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状态--催眠状态。对催眠术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提示催眠现象的实质,测量个体受催眠暗示性的差异。在临床上运用催眠术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实验心理病理学、心理动力学等领域,催眠术作为一种工具被用于研究感知、记忆、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近年来,催眠术的这种应用已在心理学界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并开展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

  运用催眠术控制情感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直接操作法。这是最早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此法直接使被试处于催眠状态,并给予某些特殊情感的指令,当催眠指令被忘却后,被试会出现快乐、悲伤、烦恼、不安等情感。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由情感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变化。

  2、错误记忆法。由A.R.鲁利亚于1932年首创。给处于催眠状态的被试注入有明显错误的假象记忆,例如,告诉被试他曾偷了一个朋友钱包里的钱,使他产生强烈的情感冲突。这种方法常用于心理病理学研究。1973年,H.萨默斯奇尔德和J.雷赫在一次实验中给催眠状态中的被试注入能引起情感冲突的假象记忆(对一位端庄秀丽的中年妇女产生性欲冲动或冒失企图),催眠术后,使用情感冲突的言语激活被试的错误记忆。实验结果发现,接受催眠术的被试由于错误记忆而产生的强烈心理冲突引发心身病症和类似触电的皮肤反应,都明显超过对照组。

  3、个人经历操作法。由G.S.布卢姆等人于1967年首创。让被试在催眠状态下叙述他们具有特殊情感的个人经历,这时一些忧虑或愉快的情感经历被复活了,然后使这些情感与原先产生的具体事物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情感,其强度可根据催眠术后被试处于醒悟状态时的反应情况决定。通过被试的口头报告和面部表情,研究者便可掌握对情感操纵的有效程度。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解释情感的心理动力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在催眠中形成的忧虑情感的潜力能够阻碍或延迟被试在清醒状态下,对与此有关的内容的反应和表达。在一次实验中,让被试利用速读训练器认字,在实验快结束时,某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突然映入被试眼中,这时被试便会出现催眠状态中所产生的各种程度的忧虑。每一幅表达不同情感的图画都配有一个相关的四字母单词和一个与其相似的中性单词,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特殊条件下(催眠状态时曾给予情感指令)呈现相关的单词或中性单词。实验是在被试忘却了催眠状态时的情境,完全处于清醒状态时进行的,结果只有在特殊条件下,被试对相关的四字母单词的辨认能力有所减弱,辨认的准确性下降到中等程度。1981年,B.H.鲍尔运用这种方法的变式进行研究,让催眠状态中的被试想象或回忆带有快乐或悲伤情感的经历,使他们沉浸在快乐或悲伤的情感之中,并要求他们在执行实验任务时仍维持这种情感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回忆词汇表中的单词、日记中有关个人童年时期经历的内容时,会出现受情绪状态控制的记忆,当被试听到朗读者用与文章中的情调相一致的语气朗读时,对文中内容的记忆明显增强。

  记忆方面的研究,除了力图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阐明催眠术后健忘现象的性质,还有一些是运用催眠术研究一般的记忆过程。1968年和1971年布卢姆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催眠状态中,被试记住了某些特殊的情感经历,以后当那些经历重新显示出来时,被试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在另一项研究中,把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短暂过程作为实验工具,探索记忆巩固情况或从提供刺激(如一连串6个辅音)到出现反应期间被试的反应情况。实验表明,在此期间由于某种干扰造成5秒钟催眠状态中止现象,会对记忆一连串辅音产生有规则的影响;在催眠状态中,通过程序控制的认知唤醒程度从高度集中的准备状态下降到接近麻木状态,如果插入到记忆巩固阶段,也会对记忆一连串辅音产生有规则的影响。由于通过程序控制的认知唤醒程度能在脑电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常被运用到其他许多研究领域中去。例如,1966年,P.J.盖威茨对厌烦情绪的研究。实验中,让被试不断重复简单内容的背颂,从而诱发各种不同程度的厌烦情绪,再让被试评估他们自己的认知唤醒程度、压抑感、烦闷感、单调感等四种情况,然后,盖威茨运用催眠术分别或同时操纵上述四种情况,以便确定它们对产生厌烦情绪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种情况对产生强烈的厌烦情绪都起一定的作用,但其中较低的认知唤醒程度和压抑感的作用更为显著。

  在感觉经验领域,研究较多的是催眠术引起的消极的视幻觉(催眠术阻碍了呈现在视野中的刺激物引起人们的有意感知)。1979年,H.A.萨凯姆等人利用催眠术模拟性地造成视野缩小或更严重的视盲等歇斯底里反应。E.R.希尔加德等人对催眠状态中的痛觉缺失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消极幻觉引起的,这种幻觉可以起分离有意识疼痛感觉的作用。研究发现,催眠状态中的被试对正常的疼痛刺激(例如,将手长时间地浸在一桶冰水中)不但能够忍受,而且不会表现出有意识的疼痛感觉,但是,当研究者用类似自动书写的方法轻叩这些被试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疼痛的感觉。

  运用催眠术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催眠状态下,研究者可以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而常规实验方法往往无法做到,例如催眠术可以将各种带有情感的事物变成纯粹的情感形式独立存在,并加以精确的控制;在催眠状态中产生的记忆缺失,有助于消除一个实验留下的有意记忆痕迹,使一系列的实验不受前一个实验的影响;催眠术后,被试处于清醒状态,完全忘却了催眠状态时的情境,如果给予有关的提示,在一定的程序控制下,才可重新复活,因此减少了被试自发的、有意识混淆实验论据的可能性;催眠指令可以使被试的疲劳和单调感减少到最低程度;对言语刺激被试能迅速形成某种强度的情感反应,对被试进行实验后调查,获得醒悟时的信息,还可以与催眠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等等。

  催眠术作为实验研究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1)被试有可能假装执行催眠指令,伪造角色行为,故意欺骗,使实验结果失真,避免的方法是在开始进行催眠训练时就要求被试务必如实报告。(2)处于催眠状态的人非常容易对实验环境的需求特征做出反应,也就是说,被试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自以为是主试希望他们产生的各种反应。这一点对实验很不利。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将各种实验结果分别开来,成为独立的论据;使用附加被试(这些人必须具有微弱的催眠易受性),要求他们模拟那些处于催眠状态中的被试的行为,以便进行对照;在设计实验指导语时,有意隐瞒实验的真实目的;实验后,让被试从催眠状态中醒悟过来并进行调查,检验在实验中是否存在虚假情况。(3)在实验中,研究者为图方便常选择那些催眠易受性高的人作被试,因此,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受到怀疑。但主张运用催眠术的心理学家们则认为,虽然实验中所选择的被试催眠暗示性程度相似,但不可能存在一致性的经验主义迹象,因为被试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如果对被试进行严格的挑选,结果必然是被试数量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实验结果的普遍性。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催眠状态中的人可以作为理想的实验分析的“标本”,不过,对每一个被试的反应应该分别进行统计,而不要将几个被试的反应放在一起统计,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将实验效果区分开来。

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报名预约

登录51乐学网

注册51乐学网

免费短信关闭